庄伟建,男,1958年9月出生,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福建省作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,福建农林大学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。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农学院农学专业,1985年和1999年在福建农林大学分别获得农学硕士和博士学位。2001年和2002年分别以博士后和访问教授身份在美国UC-Berkeley分校植物与微生物学系和UCLA分校分子、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开展拟南芥发育遗传学研究,200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Davis分校和Tuskegee大学开展花生抗病基因克隆与进化的三方合作研究。系福建省优秀专家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福建农林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应用研究团队首席专家,农业部全国农技学会种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植物生理学会植物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油料作物学会理事、中国花生学组委员,福建省植物学会常务理事,农业部花生品种鉴定委员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,教育部优秀博士论文和优博项目评选专家。长期从事花生遗传育种、分子与细胞生物学、应用功能基因组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的科研、教学和推广。在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》、《Plant Cell Report》、《Molecular Plant》等国内外知名刊物发表论文约140多篇,其中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》上的文章是我国花生界发表的最高水平的SCI论文;国际会议发表论文约30篇,参与编写了两部著作;先后主持国家基金、国家863、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、支撑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;先后发明了6项花生种子技术,成功解决了我国南方长期普遍存在的花生早春烂种缺苗问题,可改变南方花生生产依赖秋繁种子的局面。发明了花生控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综合技术体系,大幅度提高了花生产量和品质。先后获得3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1项国家烟草局科技进步三等奖。申请25项国家发明专利,获授权5项。先后育成5个花生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福建省审定,其中在国际上首次育成的白皮花生品种在全国20多个省份推广种植,闽花6号等品种在长江流域以南十多个省份大面积应用,累计推广新品种及配套技术2000多万亩。在国内最早开展花生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,在国际最早开发了花生全面的功能基因和含十万条Unigene的花生全基因组表达谱寡核苷酸芯片。
此外,实验室注重研究生的培养,为本实验室的研究生创造了优秀的学习工作环境,设立助研奖学金激励科研学习突出的同学,帮助同学解决生活困难。先后培养毕业博、硕士40多名,其中约2/3硕士考上了清华大学、淅江大学、中科院、上海交大等985高校读博士或到国外读博士,培养的博士多名是我国花生界的中坚骨干,先后派出了8名研究人员赴美国等深造和开展合作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