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梨基因组研究、产业科技创 新、技术研发与推广方面成绩显著。
在国际上最先开展果树花粉与雌蕊识别机制研究,率先提出了梨花柱不亲和性基因(S基因)产物抑制自花花粉管生长的理论;
作为国际梨基因组计划的牵头人,牵头完成全球首个梨基因组图谱绘制;
针对梨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,率先提出产业发展趋势的梨树体改良方针;
作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,对梨产业开展全方位、系统性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。
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成果奖 17 项,代表性科研成果奖励如下: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《梨优质早、中熟新品种选育与高效育种技术创新》,排名第 1,2018 年;
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《梨自花结实性种质创新与应用》,排名第 1,2011 年;
2016-2017 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一等奖,《梨优异种质与提质增效技术创新及应用》,排名第 1,2017 年;
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,《梨高光效树形及花果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》,排名第 1,2013 年;
第七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,《梨优质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》,排名第 1, 2014 年; ;
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,《梨果实品质性状优异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》,排名第 2,2015 年;
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,《梨及核果类果树自交不亲和基因型鉴定与应用》,排名第 1,2010 年;
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,《梨自花结实与不结实性机制研究及应用》,排名第 1,2004 年;
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(自然科学奖),《梨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机制的研究》, 排名第 1,2003 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