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鲍菇(Pleurotus eryngii Quel)产业发展迅猛,仅工厂化栽培全国日产就达2700多吨,福建漳州占了近五分之一;杏鲍菇有20%的副产物,工厂化生产副产物每天约540吨、商品价值低,影响产业效益。研发杏鲍菇高值化精深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,是杏鲍菇产业增效的关键。成果系统分析建立了杏鲍菇资源化加工适应性评价体系、创新集成高值化产品加工专利技术、创制杏鲍菇营养健康系列产品。经八年研究与推广,为杏鲍菇产业融合发展与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与技术保障。成果重点突破:
1.基于生物、理化、功能等多元指标系统分析,创建原料加工适应性及产品质标评价体系。系统分析各栽培模式菇感官、理化、营养、加工特征物质指标,建立原料加工适应性评价模型和各类加工产品的品评标准,为指导深加工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。
2.率先发明超声波-内沸腾法多糖高效提取专利技术,多糖提取率显著提高59%;探究多糖理化结构、流变特性,创新杏鲍菇多糖营养健康专利产品1个,研究发现多糖P-2a对A549肺癌细胞和sum159乳腺癌细胞增生具有明显抑制功效。
3.创新集成以钝化-促香-干制为核心的加工技术,突破多糖粘稠困扰杏鲍菇烘焙食品加工的技术障碍,发明杏鲍菇深加工专利技术,创制高值化“菇+粮”营养休闲食品4个。本技术比传统工艺省时23.1%、节能29.5%;杏鲍菇饼干、酥饼、素松类产品的菇粉添加量可达10-35%;菇饼干、酥饼蛋白质含量达13.1%、15.0%,属高蛋白食品(GB 28050-2011)。
4.创新应用理化调质、渗透调味、综合杀菌等现代技术,率先发明无油型杏鲍菇卤制食品加工专利技术,创制软包装休闲产品3个。解决传统高油加工缺陷,显著提高菇品耐煮性和呈味均匀度;综合杀菌技术比单一非热力杀菌可延长产品货架期90天。
5.创新全价利用杏鲍菇副产物,发明杏鲍菇浆液调配和生物发酵专利技术。生产的杏鲍菇鱼露氨基酸态氮达1.3 g/100mL,高于一级鱼露标准(SB/T 10324-1999);菇酱油氨基酸态氮达0.85 g/100mL,高于特级酱油标准(GB 18186-2000);菇蚝油氨基酸态氮达0.9g/100g,是国家标准3倍(GB/T 21999-2008);菇醋香味口感更加柔和;杏鲍菇酸泡菜风味特征明显。
6. 成果示范推广,带动产业融合发展, 推动行业科技进步。申报发明专利20项,授权16项;研发新产品13个;完成成果评审登记3项、验收6场。以杏鲍菇主产区漳州为核心,经辐射带动十多个县市以及广西湖北20多家企业的示范推广,促进杏鲍菇工厂化栽培+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的形成;该成果技术还应用于银耳、香菇、羊肚菌等菇的营养健康产品加工产业,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100%;近三年为杏鲍菇生产与相关加工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效益7.07亿元。专家一致评价:成果总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。